人生就是博




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
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2-04-24
全国对河流的改造开始转变为景观绿化 、水利建设、防污治污等方面的综合治理。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,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生。
城市的高速发展给城市河流造成了诸多压力,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。近年来 ,全国对河流的改造开始转变为景观绿化 、水利建设、防污治污等方面的综合治理 。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,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生 。

淤泥堆积

工业废水、生活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各种矿物的混合物 ,排入河流经过一段时间沉积于水底形成淤泥,再加上大暴雨将地表的土壤颗粒流入河流中,形成较有粘力的淤泥。若长期不进行清淤工作 ,将会造成河床抬高,排涝泄洪不畅 ,供水 、抗旱能力下降等。

生态环境退化,自净能力下降

随着水质恶化和污染物的沉积,微生物(细菌)大量繁殖,水体中溶解氧量降低,水生生物减少 。过多的人工硬化造成自然面积减少 ,生物多样性降低,物种数量减少,从而造成河流生态环境不断退化 ,自净能力下降。

为了使河道生态系统回归自然 、稳定的状态,需要从最基础的环境因子开始控制,加入必要的人工干预,营造适合水陆两生的植物生长空间,保护河流动植物繁殖,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。

河道形态多样性恢复

河道的蜿蜒性使得河道拥有主流 、支流、河湾 、跌水 、深潭等多种形式,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滨水景观,也成为鱼类 、鸟类、两栖动物、昆虫等生物的繁衍栖息地 。天然河道多是蜿蜒型 ,这样的弯曲性能够减弱洪水的冲击力,从而保证河床稳定,缓解下游的压力。

另外 ,可根据地形人工设置落差,形成阶梯状。一方面通过跌水增强河道复氧能力,促进生态修复进程;另一方面,水流的变化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,同时形成河流跌水 ,丰富听觉 、视觉景观 。

生态护岸

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,防护河道坡面的一种形式 ,除了防止河岸塌方外,还可以增强河道自净能力,且具备一定的自然景观效果。

植被恢复

按照近水程度和受水淹频率,从高到低可以归纳为沉水植物群落 、挺水和浮叶植物群落、耐湿草本群落、耐湿乔灌群落等几种群落,植被的恢复兼顾景观效果和净水效果。注重保留原有野生植被,在不违背生态发展的前提下,适当增加外来物种来协调各个生物间的生态平衡。

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,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宣传教育,不断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,提高公众参与度;多部门配合 ,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,上下游共同治理,城市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 。



XML地图